본문 바로가기

非指定文化遗产

非指定文化遗产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品

Earthen Bottle img

陶瓶(朝鲜时代) 1966年发现于九里市仁昌洞 (发现者:申万玉),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白瓷瓶(朝鲜时代) 1966年发现于九里市仁昌洞 (发现者:申万玉),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石制烛台 1974年发现于九里市仁昌洞 (发现者:高光秀),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高句丽堡垒城

Boru Fortress of Goguryeo img

在正立会馆附近的高句丽遗迹中采集到陶片

红莲峰高句丽遗迹Ⅰ

Hongryeonbong img

位于峨嵯山游园地入口南侧丘陵的顶端,有两处高句丽遗迹,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峨嵯山高句丽遗迹Ⅱ

Achasan img

位于大成庵后侧海拔276m处的小山峰顶,石筑设施保存较好。

龙马山古墓

Yongmasan Ancient Tomb img

峨嵯山位于太白山脉铁岭附近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广州山脉的西侧。从风水地理上看,峨嵯山与北岳山、冠岳山、桂阳山、绀岳山一起,使北岳山麓成为明堂宝地,故又称南行山。此地位于首尔市广津区、中浪区与九里市的交界地带,有峨嵯山、龙马山、烽火山等山区和丘陵,中浪川、王宿川流经其间,尤为适合建坟。三国在发展成为古代国家的过程中,曾在这一地区展开激烈交战。首先由百济占领,而后高句丽重新占领此地,最终成为新罗的统治区,所以可以认定这里有三国时期各国人的坟墓。目前,在峨嵯山地区已确认70余座破损的古墓,加上没有破损的古墓,将会超过150多座。古墓大部分都是石椁墓或石室墓,在风化岩层地区挖坑,将石头修整成20~30cm大小后,在里面砌7~8层,制成四壁。地面铺上粘土,上面放5cm厚的扁平石头,制成宽60cm的尸体台子。规模大致为长2.4m、宽1.5m、深1.1m左右,主要是南北方向。尽管没有直接从古墓中挖掘出遗物,但在石室墓周边采集到大量陶片,这有助于了解各时期的特征。

峨嵯山古墓Ⅰ

Achasan img

位于峨嵯山主山脊东侧的小山峰顶上,虽然看起来像是高句丽的遗迹,其实是新罗破坏此地后重建的古墓。

峨嵯山古墓II

Achasan img

是位于牛尾川村西侧岩石山山顶海拔125m处的横穴式石棺坟,坟墓形状特殊,在其它地方很难看到。

坪村踏桥

Beolmal Bridge img

土坪洞的坪村踏桥是为了防止汉江的洪涝灾害而进行的驱灾辟邪的民俗活动,这种活动反映了汉江流域的农村特征。据说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在连接土坪洞的两个村庄坪村和石岛的木桥上举行此项民俗活动,一直盛行至1916年。踏桥活动始于高丽时代,传说在这一天踏桥能驱除一年的厄运,因此不论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都通宵达旦地踏桥。土坪洞坪村位于汉江流域,因此每逢夏季,经常河水泛滥,发生洪涝灾害。1993年无形文化遗产韩有星(已故)及其孙子韩哲洙扮演了中断80余年的踏桥民俗活动,现由九里文化院保存。坪村踏桥属场院民俗游戏形式,由以下内容构成,第一场路游戏、农具拜礼,第二场踩地神、井水谣,第三场踏桥、解桥,第四场京畿民谣立唱,第五场石战及和谐大联欢。

打歌游戏

Daekgeyo Play img

打歌游戏是全村人在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选定日子,一起进行游戏的活动,活动需要“选日子一天、准备一天,娱乐一天,收场一天”。在村庄宽敞的场院内搭上高高的舞台,舞台上吹拉三弦六角,唱歌跳舞;舞台下舞童站2~3层高。这样立有舞童的形式叫做“打歌舞”。男扮女装,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好不热闹。舞台旁边有帐篷,如果邻村有人前来观看,便在帐篷里设酒款待。这种形式与南寺党派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村里人直接参与活动。东仓村是个大村,而且能歌善舞的闲良也很多,所以南寺党派经常光顾此地。

담당자 정보

  • 담당부서 정보통신과
  • 전화번호 031-550-2089
  • 최종수정일 2024-04-18